联 系 人:王经理
电 话:010-57223836
手 机:13581986395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王庄工业园
邮 编:100084
传 真:010-51651740
邮 箱:1770844735@qq.com
阿仪网商铺:http://www.app17.com/c66112/
手机网站:m.guanceyiqi.net
工频电压击穿试验仪
电压击穿试验仪-微机控制
DDJ-50KV(5万伏)
满足标准:GB/T 1408-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GB/T1695-2005 硫化橡胶工频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强度试验
GB/T3333 电缆纸工频电压击穿试验方法
HG/T 3330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
GB/T 12656 电容器纸工频电压击穿试验方法
ASTM D149 固体电绝缘材料在工业电源频率下的介电击穿电压和介电强度的试验方法.
一、适用范围及功能
主要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如:塑料、橡胶、层压材料、薄膜、树脂、云母、陶瓷、玻璃、绝缘漆等绝缘材料及绝缘件)在工频电压或直流电压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的测试。
本仪器由电脑控制,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第二代介电击穿检测仪器,本仪器电子控制系统是通过西门子PLC控制,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光电隔离,有效解决试验过程中的抗干扰问题,软件操作使用方便,能够实时显示动态曲线,同时升压速率无级可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升压速率调节,调节范围在10V-5000V/S,处于国内地位,使升压速率真正做到匀速、准确,并能够准确测出漏电电流的数据。可实时绘制试验曲线,显示试验数据,判断准确,并可保存,分析,打印试验数据。
本系统能够自动判别试样击穿并采集击穿电压数据及泄露电流,同时能够在击穿的瞬间电压迅速降低自动归零。软件系统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工频电压击穿试验仪二、软件功能:
01、软件平台:WINDOWS窗口操作平台,界面直观,便于操作
02、曲线显示: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动态显示试验曲线
03、数据导出:可以对试验结果导入EXCEL表格
04、实验报告:可以人为设置报告名称,并对实验报告进行打印
05、试验方式:可以根据需求对直流试验和交流试验进行灵活选择
06、试验方法: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击穿电压、耐压试验、梯度试验
07、参数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试验方式及试验方法灵活设置所需的不同参数值
08、试样设置:可对不同标准的试样参数灵活设置
09、人员管理:设置用户名及密码,不同的操作员登入进行不同的试验,互不影响
10、标准选择:含有不同标准,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
11、连续操作:连续操作试验时,可直接在软件里结束试验,进行二次试验
三、技术要求:
01、输入电压: 交流 220 V
02、输出电压: 交流 0--50 KV ;
直流 0—50 KV
03、电器容量: 3KVA
04、高压分级: 0--5KV; 0-10KV; 0--20KV;0--50KV
05、升压速率:10-5000V,在此区间内可以手动设置
06、试验方式:
直流试验:1、匀速升压 2、梯度升压 3、耐压试验
交流试验:1、匀速升压 2、梯度升压 3、耐压试验
07、判停方式两种:1、电压判停 2、电流判停
08、电压电流采集方式:光电隔离采集,有效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9、试验介质:空气,试验油
10、安装灵敏度较高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保证试样击穿时在0.05S内切断电源。
11、采用智能集成电路匀速调压。
12、支持短时间内短路试验要求。
13、电压试验精度: ≤ 2%。
14、试验电压连续可调: 0--50 KV。
15、电流可采集到mA级
16、电极规格:满足GB/T 1408.1-2006标准要求(材质为黄铜)
1、片材电极 ¢25mm 两个 片材电极 ¢75mm一个
2、漆包线电极 两个
3、管用电极 两个
17、漏电电流:实时采集并记录值
18、同时支持手动放电和自动放电
19、电极必须配有电极支架,具有自动居中对准功能
20、油槽内部有支撑板方便放置电极支架
21、机壳内部具有照明系统
22、试验空间内具有排风系统
23、试验操作门必须是气动杆结构,方便操作
24、试验开始与结束后必须有指示灯
25、核心控制部件必须是西门子PLC
26、主机尺寸:长宽高-1000*700*1400(MM)
27、操作台尺寸:长宽高-1000*800*500(MM)
28、防护罩材质:有机玻璃
29、油槽尺寸:长宽高-300*200*150
30、设备重量:约150KG
31、工作环境:温度—室温 湿度--﹤65%
工频电压击穿试验仪
5.1 电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是决定材料可以在何种条件下使用的关键性能。在很多情况下,材料的绝缘强度是所使用装置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5.2 本方法中介绍的测试,将用于提供部分所需的信息,以判断材料在一定应用条件下的适用性;当然也能用于检测由于流程的变化,老化的程度,或是其他制造或环境条件而造成的变化或是与正常特征的偏差。该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流程控制,验证或研究测试。
5.3 本测试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很少能直接用于实际使用材料介电性能的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对其他功能测试和/或对其他材料测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估计出它们对特定材料的影响,才能进行评价。
5.4 在第12章中将具体说明三种电压使用方法。方法A,快速测试;方法B,逐步测试;方法C,慢速测试。方法A常用于质量控制测试。较费时的方法B和C通常给出较低的结果,但在对不同材料进行相互比较时,它们所给出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如果可以安装电动电压控制器,那么慢速测试法将比逐步测试法更简单,也更常用。方法B和C所获得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5.5 详细说明本测试法的文件如下:
5.5.1 电压应用的方法。
5.5.2 如果是慢速测试法,应说明电压的增速。
5.5.3 测试样品的选择,准备和调整。
5.5.4 测试时的环境介质和温度。
5.5.5 电极。
5.5.6 在可能的情况下,电流传感元件失效的标准,以及,
5.5.7 以及任何与推荐流程的偏差。
5.6 如果5.5所列要求没有出现在说明文件中,可按以下推荐进行处理。
5.7 如果5.5所列的条目没有详细说明,那么就是在参考就不充分条件下进行测试,则测试不符合本方法的要求。如果5.5所列的条目没有获得严格控制,那么就无法实现15.2和15.3所陈述的精度。
5.8 电流传感元件失效标准(电流设定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将明显影响测试结果。
5.9 附录X1包含了对绝缘强度测试显著性更为复杂的讨论。
电压源—由变化正弦低压电源通过升压变压器提供测试电压。作为电压源的变压器及相关的控制应具有以下功能:
6.1.1 电压峰值与电压有效值的比率应等于根号2±5%(1.34到1.48),对于电路中的测试样品,所有的电压都应大于击穿电压的50%。
6.1.2 电压应具有满足维持到击穿电压的能力。对于大多数的材料来说,使用与表1所示电极相似的电极,输出电流强度为40mA就可以了。对于更复杂的电极结构,或是对于高损耗测试材料,则需要更高的电流。对于大多数测试来说,电源需要在测试低电容的0.5kVA,10kV到5kVA,100kV的范围内变化。
A 在ASTM标准中,这些电极都是*常被指定或是被参考使用的。除了5型电极外,不建议将电极用于平面材料以外材料。ASTM指定使用的其他电极或是买卖双方都认可但本表中未列出的其他电极也适于对测定材料进行评测。
B 电极通常采用黄铜或不锈钢制造。应参考控制被测材料的标准,以确定材料是否合适。
C 电极表面应抛光并清除上次测试留下的杂物。
D 参考恰当的标准,以确定所安装上侧电极的负载力。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上侧电极应重50±2g。
E 参考恰当的标准,以确定适当间距的梯度。
F IEC出版物243-1给出了6型电极,以测定平板材料。对于电极的同心度来说,他们没有1型和2型电极那么重要。
G 只要测试样品圆形边缘的内侧直径大于15mm,也可使用其他直径。
H 7型电极,即注G中所描述的电极,由IEC出版物243-1给出,测量时应平行与表面。
6.1.3 根据12.2,对可变低压源的控制可以改变电源的压力,使得合成的测试电压流畅,均匀,没有超量或是瞬变。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允许峰值电压超过显示电压有效值的1.48倍。电机驱动控制器更适合于进行快速测试(参见12.2.1)或慢速测试(参见12.2.3)。
更新时间:2020/12/30 14:23:53